你要转过身去,才能看清那怪兽的真实模样
2014/7/15
提起时间压力,今早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毛毛姐做过的一次讲座。好像是在广安门那边的一家基层医院,主题是关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减压。
首先,毛毛就提出了那个著名的时间管理的理想序列,即:
首先,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;
然后,做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;
然后,做不重要且紧急的事情;
最后,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。
接着,她指出了问题的关键——我们很多人都习惯忽略以上的第二条,经常把原本“不紧急”的重要事项,一拖再拖,最后生生拖成了“重要且紧急”的状态,为自己成功制造出大把的时间压力。
在这件事情上,茉茉自己就很有发言权:几乎每一篇一周之前答应编辑的约稿,都要一直拖到交稿当天的早晨才会开动(还好了,以前都会拖到交稿当天下午五点。)搞得自己早上一起床就很紧张,不停地催促小艾赶紧刷牙洗脸上学去,好让她老妈可以早早开始安心工作。
不过值得表扬的也是这一点——每到正式工作的那一天,我就会要求自己“首先去做最重要的那件事”,而不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刷微博、回邮件、整理房间、收拾厕所、卖水果、做泡菜、挤痘痘、贴面膜等等这些闲杂事等上。所以呢,一般稿子到中午能做完,至于剩下的下午和晚上,再怎么作都感觉理所当然了。
类似这个方法,以前小艾的小提琴老师也推荐过:“觉得练琴最辛苦?那好,你就每天放学最先做这个,比写作业还要先。这样你就不会在做其他事情时,心里还在惦记那件最困难的事情了。”
好了,接下来,我们就要集中讨论今天的重点了——除了常见的犯懒和耍赖皮,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拖延,说起来会让我们觉得略感沉重——因为害怕而拖延,因为内心中藏有某些恐惧,所以一旦遇上就想逃,所以才会一直迟迟不敢直接面对。
还是茉茉自己的例子哈:
之前兼职在杂志社做编辑时,最喜欢的工作就是读文献和写总结,因为这两个从小都是我的强项;次之,就是参加各种专业会议,以及从书本里找选题;最怕的就是约采访,尤其是约那些与心理学无关的各位商界、文化界、娱乐界的名人采访,心理总觉得人家都那么牛了,凭什么要搭理我?
所以,每每遇到这样的工作,我就总是一直拖着。
每次想起要去拨电话,手里刚着领导分配给我的号码,脑袋里就钻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想要换个时间:搞不好人家还在睡觉呢?在开会?在吃饭?在陪家人?在休息?
反正不管是在什么时间点上,我总能告诉自己,这个时候给人家打电话不合适。
结果大家自然就知道了——
这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什么棘手的问题,会仅仅因为我们把它推到另一个时间点去做,就会自动变得好做起来。
幸好我们的领导是个大好人,她见我一连几个月都是这一类稿子交不上,就明确地问我“是不是不敢?”听见我坦白说 “是”,她就笑了笑,让我当场就在办公室里给一个采访对象打过去。见我犯怂,又鼓励我说:“放心,越是这种公众人物,越是注意自己的形象,越是不会轻易说出伤人的话来。”
Bingo!这句才是重点。
励志专家们总喜欢轻飘飘地说:难办的事情,你不去尝试,就百分百不会成功;你去尝试,才只有一半的可能是失败,所以,一定要去尝试才不吃亏。
但是这些没心没肺的专家却忘了,是人就会怕疼啊!
我不去尝试,就一定不会经历到被拒绝的痛苦,也就不会受到伤害了啊!
就好像那个时候的我,真的很怕被伤害啊。
尤其是害怕被那些来自被我视作权威的人们的拒绝,害怕他们那一半可能发生的忽略、嘲讽或轻蔑。
所以,就在那天,等领导说完那句宽心的话之后,我就成功打出了人生中第一个约见名人的电话,一位著名的图书出版人,并且顺利和他约好了就在那个周末见面。
今天茉茉把这件小事翻出来,就是想跟大家分享这个很久以后我才想明白的小经验——也许,我是说也许,很多我们一直以为很可怕的东西,并不一定真的那么可怕;也许只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耳濡目染,道听途说,然后就信以为真了,整天用来自己吓唬自己了。
社会学那边不是已经做过实验吗?
研究人员把一只猴子关在笼子里,然后在笼子顶上吊上一只香蕉,把香蕉和一个开关联结,猴子一拉香蕉,自己就被通电的地板狠狠电击一下;几次以后,它就再也不碰那只香蕉了;在此之后,研究人员又关了一只猴子进去,第一只就总要阻止它去拉香蕉,可是它打不过第二只,结果就是两只一起挨电;几次之后,这两只猴子就都不去拉香蕉了;再然后,第三只猴子进去,他一靠近香蕉,就被前两只猴子一起打;再到最后,每一个新进去的猴子,都会经历同样的这个过程,最后也都不敢动那只该死的香蕉了——即使后来研究人员早就把电源关掉了。
也就是说,第N只进去的猴子,很可能,虽然并没有被那只邪恶的香蕉伤害过,但也心悦诚服地认同了“香蕉是十分恐怖的”的这个念头。
很有可能,有些时候的我们,就和那些后来的猴子一样,并不知道自己一直害怕的那东西,到底是个何方神圣,究竟又有多大的能耐。
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它很可怕。
这里的怕,可能和我一样,是不敢给名人打电话,也可能是不敢当众讲话,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,不敢打扮妖娆,不敢结束一段很糟糕的关系,不敢远离或者不敢靠近,不敢努力或放弃,不敢成功或失败,不敢做一直渴望的那个自己。
我们从小一路长到大,都从身边的人们那里不断听到、看到、接收到一个又一个看似真理的信念——不要那样做,那样很可怕。这种未经检验的恐惧,有些时候的确可以保护我们远离某些危险;但是,在另外一些时候,它们也会阻挡我们去过上一种更美好的生活。
前些天,读阿加莎的小说《撒旦的情歌》,看到有一句话说:“为了逃开那头怪兽,你一直跑,一直跑,但是这样是没用的,你不能一直用后背对着它;你要勇敢地转过身去,才能看清那头怪兽本来的模样。”
真的很喜欢,几乎都要落下泪来了。
感谢生活,在很多我感到莫名害怕的时候,在身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朋友,一把牢牢拉住那个习惯性逃跑的我,帮我把一双脚稳稳地落到大地之上,鼓励我勇敢地回过头去,去定睛看清那头怪兽的真实模样。
茉茉说:个人觉得,今天好像又跑题了,貌似又一次借着时间管理的名义,讨论个人成长了。算了,我自己喜欢就好,也希望你们大家会喜欢(此处卖萌装可爱。)
不过,茉茉的确要声明,虽然我以后还要继续讨论时间管理,但绝对不会大张旗鼓地讨伐拖延症。毕竟,这么绚丽奇妙的亘古现象,存在至今也不是一天两天,背后自然有它独特的正向意义。
比如我的好朋友,同为拖延症晚期患者的小璇璇就经常说:“放心,我不是在拖延,而是在为开始工作,积累必要的愧疚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