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不改变,而改变孩子,这不公平

2015/8/4 10:20:21

我的导师约翰.贝曼曾说:“父母不改变,而改变孩子,这不公平。”

记得在一次课程中,我问:为什么不可以直接从问题少年入手进行心理咨询(治疗)呢?

贝曼老师没有回答我的,只是盯着我看了良久。在他的眼神中,我似乎听到另一个声音说,你需要自己去找到答案!

这些年,我接触问题少年时,总是想要挑战些什么。而在挑战的过程中,我渐渐发现了一些事实的真相。

真相之一:家庭成员共同制造了问题,而孩子往往成为了家庭问题的表达者。

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女孩。父亲,自小看到爸爸被批斗、关牛棚,养成了压抑而谨小慎微的性格。妈妈总是绷着脸,一言不发。女孩在这样的家庭,无疑是压抑而愤怒的。偶然一次在学校讲了些颇有个人见解的话,被老师叫家长。父亲担心女孩太过出格,就把女儿锁在家中几天。女孩愤怒而无助,摔了屋内的东西,并产生了幻听,似乎听到班级里的一位有力量的男孩在外面叫她,要带她出去。父亲看到极端情绪中的女孩的表现,带她到精神医生检查,被告知有精神分裂症状。

我作为心理咨询师,并不认同所谓的精神分裂症的标签。后在其他专家的会诊中,否定了精神分裂结论。但是,女孩的父亲讲,孩子的情绪那么极端,万一以后出现了精神分裂了怎么办,所以坚持让女孩服药。就这样,女孩真的就被当作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了。

每次我想到这位女孩,就心生感慨:她的所谓的精神分裂症,难道表达的不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吗?

真相之二:孩子成为替罪羊和众矢之的,以保护父母的羞耻感或保护家庭的统整性。

一个问题少年。其父亲是从外地落户到本地的,跟岳母生活在一起。岳母年轻守寡,对女儿护犊情深,而且对外甥更是疼爱有加,三人在家中结成了一个强大的同盟,共同形成对男孩父亲的排斥。男孩的父亲,经常酗酒,暴怒,看到不孩子不争气,就采取暴力手段。男孩在学校出现顶撞老师、逃学、上网等诸多不良行为,面临着被学校开除。男孩父亲生病在医院手术,男孩曾前往探望,家里人都说是男子把父亲气病了做了大手术。自此男孩拒绝与任何人沟通,无论如何不愿意见心理咨询师,于是,越来越被周围人认为是个“没救了”的有严重问题的孩子。

这个案例中,孩子之所以被当作问题孩子,只不过是被当作了家庭问题的遮羞布。

而在诸多的青少年问题中,家长只愿意把孩子作为心理治疗对象,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。其实,想要遮盖掩藏的也是作为成年人的羞耻感而已。

真相之三:孩子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。

“人是什么,什么也不是。人是一只空瓶子,在瓶子里装上什么,就成为了什么”。这是一位佛家人的话,我十分赞同。孩子,只不过是家庭影响的一个产物。在这里之所以说是家庭的产物,是因为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远大于其它环境。

一位抑郁而焦躁的高三学生。在他的记忆中,小时候每次看到的都是爸爸不开心忧郁的面孔,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惹爸爸不开心的,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懂事。在学校,他一直名列前茅,但似乎并没有达到爸爸满意。进入高中之后,他常常觉得有种莫名的委屈和难过,晚上独自一个人流泪。有次老师批评家长,他怒不可遏,跟老师发生了冲突,然后辍学在家。父亲说了句老师其实是为学生好的话,更是让他无法接受,接着就离家出走了。

男孩心中,爸爸是那样的重要。得到爸爸的认同,成为了他生命的动力。也让他变得抑郁而焦躁。

其实,每个孩子对父母都是无限忠诚的。为了忠诚,所以产生了诸多独特的应对方式,甚至是偏差性的行为。

所以,我越来越认同导师约翰.贝曼先生的话了。父母不改变,改变孩子是不公平的!

于是我想:家长首先要成长,然后孩子才能长大。

同时,也正如我写过的一篇文章《孩子,你需要来见心理咨询师》中所表的,孩子也要担负起参与者的责任。是的,孩子参与了家庭问题的形成。

原创作者:王金现,心理咨询师。


版权所有:大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大庆心理培训学校
学校地址: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B座4楼405-408 电话:0459-6280909
心理咨询师培训